一场资本的荒诞剧在8月8日晚间达到高潮。白天刚刚收获第三个涨停板的际华集团(601718.SH),在夜幕降临之际,突然抛出两份重磅公告,如同两枚深水炸弹,瞬间引爆市场。一份是证监会立案告知书,直指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;另一份是股价异动公告,斩钉截铁地否认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脑机接口技术。 这则消息如同潮水般涌向10.93万名股东的手机屏幕,瞬间刷屏。
就在公告发布前短短三小时,际华集团股价还牢牢封死在5.28元的涨停价,单日成交额高达28.46亿元,令人咋舌。 此刻,涨停板的封单资金仍有9851.9万元,然而,这些满怀希望的投资者却全然不知,他们即将成为证监会立案调查的被动参与者。 这出戏剧性的反转,令人唏嘘不已。
这场股价暴涨的背后,是资金对“脑机接口”概念的疯狂追逐。8月6日,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为这个新兴领域注入了强心剂,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突破关键技术、建立产业体系。 这则政策利好消息一出,港股脑洞科技股价单日暴涨14%,A股脑机接口板块也随之沸腾。 际华集团控股股东新兴际华集团与天津大学在2025年1月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,涉及脑机接口技术在人工耳蜗、AR眼镜等领域的应用,成为推波助澜的关键因素。尽管上市公司从未在任何公告中提及相关业务,但市场资金却已将“控股股东动作”与“上市公司题材”划上了等号,盲目跟风。
展开剩余74%8月8日龙虎榜数据显示,国泰君安证券三家营业部合计买入超过3亿元,拉萨散户军团也同步现身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炒作热度。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817万元,然而,嗅到危险气息的游资却借机抛售1.17亿元,巧妙地全身而退。 这些资金的涌入,发生在公司股价较一个月前暴涨126%的背景下,从2.52元直线飙升至5.28元,风险累积已至极点。
然而,际华集团的真实财务状况却远不如表面那般光鲜亮丽。2024年年报显示,公司巨亏42.28亿元,平均每天亏损1158万元,令人触目惊心。 这笔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地产项目崩盘,子公司陕西际华园的10亿元土地竞拍借款成为坏账,重庆际华园等商业综合体因招商失败沦为“僵尸项目”,仅资产减值计提就高达22.5亿元。 上半年业绩预告更进一步印证了公司持续恶化的财务状况: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6000万至8000万元,扣非净亏损则扩大到1.3亿至1.5亿元。
此外,公司核心军品业务也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:子公司长春3504厂因虚假投标被军队暂停采购资格,十家关联企业同时卷入违规分包调查,雪上加霜。 这些负面消息的累积,构成了完整的违规证据链。早在2024年11月,上交所就曾发布纪律处分决定书,指出际华集团在转让陕西际华园股权时隐瞒了10亿元借款的事实,这笔巨款占公司2022年净资产的12.5%,并在股权交割后两个月才归还,甚至拖欠了561万元利息长达四个月。
此外,2012年募投的“长春目的地中心项目”也严重延期,原定2020年完工,却拖延至今,直到2024年8月才召开董事会审议延期,足足晚了四年。 类似的项目延期情况比比皆是,例如服装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等,这些本应推动公司转型升级的项目,最终却都变成了吞噬资金的“黑洞”。
这一切,都指向了公司长期存在的治理缺陷和信息披露不透明问题。三个月前,际华集团的股价还低迷在2.33元的低位。 8月1日,公司在互动易平台上宣称“具备核污染防护服生产技术”,8月4日又传出“参与军方脑机接口课题”,尽管这些信息从未出现在正式公告中,却成功地吸引了市场资金的关注,最终酿成这出悲剧。
从8月6日资金借脑机接口政策利好首次拉升股价,到8月8日晚间火速立案,仅短短三天时间,际华集团的股价便从云端跌落谷底。 2025年1月公司因业绩预告变脸收到上交所监管函,4月子公司被军队暂停采购资格却未及时披露,这些违规行为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,最终导致证监会立案调查。
“才追涨停就被立案,国企也坑人?”一条这样的网络帖子引发了近万条评论,引发了投资者广泛的愤怒和质疑。 有投资者晒出当日涨停价买入的交割单,悲愤地表示“周末准备天台见”;也有散户质问:“三次异动公告都不提脑机接口,为什么等到立案才澄清?” 公司在立案公告中仅表示“经营活动正常开展”,却将对脑机接口业务的澄清隐匿于另一份公告之中,这种将利空消息拆解披露的操作,更是加剧了投资者的不满。
在灯火通明的交易夜,十万股东亲眼目睹了这场“涨停”与“立案”并存的资本荒诞剧,深刻地体会到了市场的残酷和风险。 这起事件也再次警示投资者:切勿盲目追逐概念,应理性投资,谨慎决策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